經絡理論是祖國醫(yī)學認識人體的基本方法,無論是臟腑本身的疾病還是臟腑所導致其他器官的疾病,均是通過經絡來闡述的,包括疾病發(fā)生的病因基礎、病理改變,以及疾病的傳變。中醫(yī)學認為肥胖病主要是因為體內脾胃功能的失調所造成的,因此而引發(fā)的經絡氣血運行失暢的情況。病位雖然表現在脾胃上,但是由于經絡的聯(lián)系作用,使得肥胖病涉及其他好多臟腑,像肝、腎、心、三焦等。總的來說,肥胖病最終所導致的是經絡功能的異常,或瘀滯、或痰阻、或濕停、或不足等;相反經絡的這些病變也可以引起或加重相關臟腑的疾病。對于肥胖病,體內多痰多濕的病理因素會產生痰濕內阻的病理結果,此時的經絡就處在凝滯不通的狀態(tài),經絡氣血運行的不暢進一步加重了痰濕內停的結果,于是積濕生痰而成肥胖了。
我們可以從肥胖病的具體表現來進一步分析它與經絡的關系。肥胖者大多以腹部胖為主,腹部直接囊括著脾、肝、腎三臟和膽、胃、小腸、膀胱、三焦(中、下焦)六腑,“有諸內,必形諸外”是臟腑學說的主要論點。臟腑發(fā)生病變必然有相應的癥狀和體征反映出來,這種相應的癥狀和體征也可以表現在腹部。可以說人體所有的經絡幾乎都通過各種途徑與腹部發(fā)生聯(lián)系。那么當經絡的氣血運行出現瘀滯時勢必會影響到腹部氣機的升降出入,臟腑的功能也將受到影響,脾失健運,胃失和降,痰濕生矣,形成了肥胖的發(fā)病基礎。